122
夏季骄阳似火,各类细菌迎来了繁殖的“黄金时期”。正值暑期,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加,各种生冷煎炸饮食纷纷入口,稍不注意就病从口入,其中沙门菌肠炎更是夏季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家长朋友们需对其保持警惕。今天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艳秋就来和大家聊聊沙门菌肠炎。
什么是沙门菌肠炎?
沙门菌肠炎,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生存能力极强,常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尤其是家禽、家畜及宠物的肠道中。孩子可能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感染,包括未煮熟的肉类,冰箱混放的生鸡蛋、冰饮、水果和蔬菜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带菌的宠物感染沙门菌,尤其是一些鸟类和爬行动物。沙门菌肠炎多发于夏季(6-9月),儿童因免疫系统较弱、卫生习惯不足,更是成为易感人群。
沙门菌肠炎的感染途径
食物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如鸡肉、猪肉)、生鸡蛋或含生蛋的食品(如蛋黄酱、冰淇淋)、食用冰箱内储存不当或存放太久的食物。
接触传播:触摸被污染的物体(如宠物、玩具)后未洗手直接进食。
水源传播:饮用或接触被动物粪便污染的水。
沙门菌肠炎的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1、恶心、呕吐:起病急,早期即可出现恶心、反复呕吐,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2、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的部位通常位于脐周或者下腹部。较小的儿童因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的感觉,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
3、腹泻:早期多为稀水样或黄绿色黏液便,后期可能发展为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伴有腥臭味,可持续4~7天,严重者每日可达10余次。
4、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甚至消化道穿孔等。
全身症状
发热:低热时体温可能在37.5-38℃之间,高热时体温可超过39℃。发热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常与消化道症状同时出现。
2、头痛、乏力与肌肉疼痛:部分孩子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及乏力感,可能与细菌毒素释放有关。
3、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因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口干、尿少、皮肤弹性下降等,严重时伴血压下降。
4、精神萎靡:由于身体不适,可能会表现出精神不振、嗜睡、活动减少等情况。严重的病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这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5、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全身并发症,包括败血症、心肌炎、脑膜炎等。
特别提醒: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大量、持续呕吐和影响进食;持续腹泻;大便带血;高热;脱水(皮肤干燥,汗少,皮肤弹性减低,口渴,尿量少);剧烈腹痛。
沙门菌肠炎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孩子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2、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的孩子,可以根据体温情况遵医嘱采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
若出现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
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抗感染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调节肠道菌群治疗:
遵医嘱可服用益生菌制剂,以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特别提醒:在治疗沙门菌肠炎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服药,避免盲目服药,出现并发症时及时就医。
怎样科学防控沙门菌肠炎
1、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沙门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后用流动水正确洗手。不让孩子啃咬未经清洗的玩具或物品。
2、注意食物安全:确保食物彻底烹饪,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肉、蛋和奶制品。食物的温度应被监控,确保它们在安全温度下保存。
3、生熟分开:在处理食物时,避免生食和熟食相互接触,家里使用不同的切板、刀具和容器。
4、科学储存食物:“冰箱”不是保险箱,沙门菌在冰箱里仍能存活甚至缓慢繁殖,不能靠冰箱杀菌。冰箱内的不同食物应分开存放,特别是生肉、生海鲜和熟食之间要用密封袋或容器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冰箱中存放的熟食和高风险食物(比如:蛋类及其制品、肉类及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凉拌菜等)应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5、环境清洁:冰箱定期清理,避免细菌滋生;餐具、奶瓶清洗彻底,定期消毒。
6、避免与宠物直接接触:定期为宠物进行健康检查和清洁,防止宠物成为沙门菌的携带者,从而避免传染给孩子。
了解沙门菌肠炎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远离这一“健康杀手”,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一个安全、健康的夏天。
作者:王菊英
编辑:杜乔乔
初审:张瀚文 审核:邓金林、李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