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
典型症状[2]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各种急、慢性肝病类似。
1、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可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症状。
2、黄疸
急性起病的肝细胞损伤型患者,轻者无症状;重者黄疸,如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胆汁淤积明显者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表现。
3、肝衰竭
急性或亚急性肝衰则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脑病等。
4、肝外症状
特殊表型患者,可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发热、皮疹等肝外症状。
常见可致肝损伤药物
医疗机构中应用广泛的药物:抗感染药物(伊曲康唑、抗结核药利福平),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甲亢治疗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激素类药物(左甲状腺素钠、胰岛素),,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降血脂药)。
目前报道引起肝损伤的常见中药有何首乌、雷公藤、淫羊藿、补骨脂、千里光、黄药子、菊三七等及其汤药或成药[2]。
温馨提示:除患者自身因素外,药物使用不当(不遵医嘱用药)才易造成药源性肝损伤。
治疗
1、停药
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大部分患者停药后自行缓解,防止再使用易致肝损伤药物。
2、清除药物[3]
误服药物:催吐、洗胃、导泻、灌肠清除胃肠道残留;入血药物:利尿、血液透析、血液灌注加速排泄。
3、药物治疗[2,4]
ALT升高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DILI患者:异甘草酸镁、双环醇。
ALT/AST高的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合理选择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等其他甘草酸类、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护肝片和五灵胶囊(丸)等单药治疗。
ALP高的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熊去氧胆酸或S-腺苷蛋氨酸。
药物性肝衰竭:成人,N-乙酰半胱氨酸;肝移植。
温馨提示:发现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药,立刻前往医院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等. 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10):868-875.
[2]茅益民.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4):312-317. DOI:10.3760/cma.j.cn501113-20230829-00077.
[3]https://mp.weixin.qq.com/s/ElR9dx-YkkZFJF2WoD_ZbA
[4]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等. 内科学(第九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401-404.
作者:唐文诚、刘琳
编辑:杜乔乔
审核:张瀚文、药品调剂科
下一篇:20分钟公园效应,有效减轻压力